國際中文教育助力金城文化的對外傳播
語言是文化的載體,文化是語言的外延,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。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的通道,是貫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。蘭州為甘肅的省會,西漢設立縣治,取“金城湯池”之意而稱金城,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,蘭州的歷史文化悠長豐富,文化遺跡眾多。隨著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實施,來華留學生越來越多,其中,來甘肅的留學生主要集中蘭州,主要來源于中亞一帶,而蘭州和中亞在文化上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因此,通過在蘭州的留學生的教育教學中融入金城優(yōu)秀文化,既有利于幫助來蘭留學生更好地適應環(huán)境,提高學習興趣,同時也能更好地將金城文化向外傳播。
一、借助媒體平臺,直觀展示金城文化的豐富內(nèi)容。
(一)靈活運用傳統(tǒng)教育載體。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,可以根據(jù)教學目標、教學內(nèi)容,用鏈接的方式融入金城特色文化。在傳統(tǒng)教學媒體選擇上,可以通過圖片的方式介紹蘭州的手抓羊肉、烤羊肉、牛肉面、灰豆子、釀皮子等;可以有針對性地用多媒體展示蘭州水車、黃河母親、中山橋、羊皮筏子、黃河之濱等文化風貌。除了借助圖片外,還可以用實物的形式展示具有金城文化特色的產(chǎn)品,如:蘭州刻葫蘆、蘭州軟兒梨、熱冬果、百合等,這些實物無一不帶著金城獨有的文化烙印,能夠幫助留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金城文化。
(二)高效利用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。除了傳統(tǒng)教學媒體外,可以利用投影、幻燈,視頻、音頻及新媒體展示影視作品、文學作品、攝影作品、繪畫作品、手工藝品等重點內(nèi)容。比如在民間表演藝術上,可以選擇蘭州太平鼓,采用視頻鑒賞為主、多媒體課件圖片為輔的方法,加深留學生對蘭州太平鼓藝術特色的理解與鑒賞。針對剛來蘭州的留學生,為了讓他們盡快了解蘭州,可以借助紀錄片《金城蘭州》來進行展示,更加直觀易懂,帶給留學生更多金城文化的體驗。
二、創(chuàng)設特定情境,切身體驗金城文化的內(nèi)涵魅力。
(一)深入開展角色扮演。情景體驗是文化情境真實的再現(xiàn),雖然表演的時間不長,通常只有幾分鐘,但其中包含的文化內(nèi)容卻很多。比如讓留學生體驗蘭州人見面打招呼、問路、買東西、問他人借東西等生活細節(jié)。讓留學生扮演控制角色,具體練習時,讓留學生采訪一位蘭州的在校學生,了解蘭州人見面是如何打招呼的。在課堂上還可以創(chuàng)設吃牛肉面的場景,一位學生扮演服務員、一位同學扮演廚師,其余同學扮演顧客,通過點餐、飯桌交流等了解牛肉面文化,讓留學生更好地領會金城蘭州的文化底蘊。
(二)扎實開展實地體驗。留學生大多性格開朗活潑,通過本地特色習俗和鄉(xiāng)土人文導入教學,充分調(diào)動學生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(chuàng)造性,積極引導他們?nèi)フf、去做,比如在表演吃牛肉面的時候,用一句在蘭州廣為流傳的順口溜“吉祥葫蘆牛肉面,羊皮筏子賽軍艦”,宣傳吉祥葫蘆、羊皮筏子等金城文化。積極組織留學生去蘭州小西湖的義烏商貿(mào)城逛一逛,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,進而討論中國網(wǎng)購,將主流文化與地域文化結合。
三、突出經(jīng)典賞析,全面激發(fā)金城文化的學習興趣。
金城文化豐富多彩,經(jīng)典著作豐富,有秦腔、長篇小說《金城關》《歷代詠甘肅詩詞精選》等。來蘭州的留學生多為中亞的學生,中亞國家與中國同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,留學生會感到熟悉,更容易接受。通過賞析小說《金城關》中的四合院、市民的家屬院、黃河之畔、政府機關、濱河大道、車站廣場、蔬菜市場、服飾商場、蘭山之閣、山麓寺院、靈堂墓地,還有河西走廊、瀟湘大地、邊疆地區(qū)等,了解蘭州的諸多文化景觀及蘭州的發(fā)展歷史;通過賞析小說,讓學生了解蘭州人的“見面問候、親戚聚會、請客送禮、猜拳吟詩、臘月祭灶、社火表演、秦腔演唱、葫蘆雕刻、奇石欣賞、排隊買面、下崗求職、祝壽宴請、登高賦詩、燒香拜佛、參觀游覽等”市井生活,了解蘭州的人情世故、習俗變化。這樣有助于來蘭留學生盡快適應蘭州當?shù)氐纳盍晳T、風土人情、飲食文化等。選擇甘肅文化的經(jīng)典作品《歷代詠甘肅詩詞精選》,幫助留學生了解金城文化,通過賞析高適、岑參、張澍詠金城關的邊塞詩;彭澤描寫蘭州金天觀的詩歌;陳質(zhì)、李文、牛運霞、周應灃等詠五泉山的詩歌;金煉詠蘭州水車、燕南樓主詠羊皮筏子、馬世燾詠黃河等詩歌及左宗棠詠蘭州的詩歌,留學生一方面感受到的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和人文精神,另一方面了解金城的名勝古跡,緩解留學生的焦慮心理,縮短其跨文化適應的過程,滿足留學生多樣化的文化需求。
(作者系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 魏 琳)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(wǎng)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或鏡像;授權轉(zhuǎn)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電頭。如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