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好內(nèi)功增強綜合素質(zhì) 提升育才獻策能力水平
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,習近平總書記發(fā)表重要講話,圍繞堅守“為黨育才、為黨獻策”的黨校初心作了全面深刻闡述,可被視作為指引新時代黨校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綱領性文獻。在新時期新條件下,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,做好新時代的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工作,如何更好地“為黨育才、為黨獻策”,成為黨校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。
要適應干部教育培訓的新要求,不斷提高為黨育才獻策的能力和水平,黨校教師必須練好內(nèi)功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(zhì),當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一要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堅定理想信念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黨校是領導干部錘煉黨性的“大熔爐”。各級黨校要引導和推動領導干部不斷提高思想覺悟、精神境界、道德修養(yǎng),樹立正確的權力觀、政績觀、事業(yè)觀。這就要求我們承擔傳道授業(yè)解惑責任的黨校教師要不斷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堅定理想信念。教師在講臺上是掌握話語權的,教師個人的思想覺悟、價值觀念等會通過他的講述傳達出來,會直接間接影響聽課人的價值觀念、理想信念。沒有正確價值觀的人,不可能傳達正確的觀點、理念,不可能幫助聽課的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、政績觀、事業(yè)觀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堅守黨校初心,要從嚴治校,要加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(guī)矩教育,引導黨校教師潛心治學、虔誠問道、悉心育人。因此黨校教師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,不斷提高個人黨性修養(yǎng),堅定理想信念。黨校教師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,對黨絕對忠誠,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,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;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看淡名利,踏實做事,存原則,明是非,這樣黨校教師才能保持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,發(fā)揮“近朱者赤”的感染力,傳遞正能量,才能發(fā)揮黨校不正之風“凈化器”、黨性鍛煉“大熔爐”、全面從嚴治黨“風向標”的作用。
二要強化理論研究,提高“為黨獻策”水平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黨校作為黨的思想理論戰(zhàn)線的重要方面軍,承擔著為黨獻策的重要職責。這也是黨校的獨特價值所在。對于黨校教師來說,做好理論研究、對策研究,首先要筑牢理論功底,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強理論學習。要重回書房,認真研讀;要保持對理論的敏感和學習研究的熱情,時刻關注和追蹤理論學術前沿,及時更新知識,不斷完善知識架構。其次要腳踏實地,潛心鉆研。
黨校教師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、實用主義、將理論當成謀生手段的傾向,要扎實學習和研究,要有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精神,深入實地調(diào)查了解當前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熱點問題,了解市委市政府的戰(zhàn)略方針發(fā)展思路主要任務重點工作等,了解學員在工作中的困難、問題和困惑等,在這個基礎上聚焦自己專業(yè)領域的某個問題,進行深入思考研究。筆者認為教學科研是密不可分的,相輔相成。科研是為課堂提供能源的??蒲幸彩恰坝脤W術講政治”中的“學術”的來源。只有腳踏實地,潛心鉆研,才可能做到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,才能有自己獨特見解和思考,才能出成果,提高“為黨獻策”水平。
三要不斷提高培訓質(zhì)量,提升“為黨育才”能力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為黨育才,是黨校的獨特價值所在。這就要求黨校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個人業(yè)務能力,認真講好每一堂課,提高培訓質(zhì)量,提升“為黨育才”能力。教師的本職就是教書育人。授課是教師的存在方式。要講好黨校專題課,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。要認真學習,如饑似渴,永不滿足,多積累,多思考,多研究,為課堂教學儲備足夠知識能源。其次要精心備課。黨校的專題課,最大的難點就是沒有固定教材和參考資料,自己得給自己寫教材。要廣泛收集素材,分門別類歸檔,接著構筑結構框架,要層次分明、條理清楚,還要有整體設計和安排。第三要認真講課。黨校教師要珍惜每一次上講臺的機會,要注意要能巧妙地引入課題,要深入淺出,使自己的課通俗易懂,不斷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和授課技巧水平。
作為一名在黨校講臺耕耘三十多年的黨校教師,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一方面讓我覺得倍受鼓舞,另一方面又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。我們每一位黨校教師都要認真學習,努力工作,潛心治學、虔誠問道、悉心育人,認真做好新時代的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工作,不辜負總書記的要求和期望,努力為更好地發(fā)揮黨校(行政學院)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
作者系中共蘭州市委黨校(蘭州市行政學院)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、教授
徐寧
責任編輯:王旭偉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(wǎng)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或鏡像;授權轉(zhuǎn)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電頭。如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