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皋蘭文廟走出的靖逆侯
坐落于青峰之上、俯臨大河之畔的皋蘭縣文廟已變身為蘭州國學館。如今我們知道了它的“今生”,可是它的“前世”就鮮為人知了。
已搬遷至黃河北九州臺的蘭州國學館,其前身為清乾隆年間建成的皋蘭縣文廟。皋蘭縣文廟的舊址即位于今張掖路中段南側的新世界百貨附近。在清康熙年間,這里曾是靖逆侯張勇的府邸。后來,到了乾隆五年(1740年),甘肅巡撫元展成將其改建為皋蘭縣文廟。直到現(xiàn)在一些老蘭州人還將從通渭路口到隴西路口的張掖路段稱為“侯府街”,從這也可看出,這位靖逆侯張勇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。因此,我們不妨專門說說這位名噪一時的封疆大吏——張勇,其實張勇還與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紅樓夢》有些淵源。
驍勇善戰(zhàn)的張勇
張勇(1616年-1684年),字飛熊,乾隆皇帝稱其為“有古名將風”,《清史稿》中有傳,謂西安府咸寧人。
張勇最初為明朝副將,后于清順治二年(1645年)降清,授游擊。順治五年(1648年),張勇率軍來到甘肅,收復肅州(今酒泉),并擒獲了由米喇印、丁國棟擁護的明延長王朱識錛,被授予甘肅總兵。順治十五年(1658年),張勇又隨大學士洪承疇進兵貴州,大敗大西軍余部白文選部,后升任云南提督。到了清康熙二年(1663年),因張勇在甘肅頗具威名,遂又被朝廷命還鎮(zhèn)甘肅??滴跏?1673年),吳三桂在云南舉兵造反,這就是后來的“三藩之亂”。陜西提督王輔臣遙相呼應,西北地區(qū)一時烽煙四起,戰(zhàn)殍遍野。當時吳三桂、王輔臣一方氣焰十分旺盛,攻城奪隘,甘肅游擊董正己響應了叛亂,布政使成額被迫投降,巡撫華善與按察使伊圖逃往永昌。后來學者分析,如果陜、甘叛軍一旦東進,直撲京師,或者切斷在清軍在湘、鄂的后路,那時恐怕真要江山易色了。而在此關鍵時刻,張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平亂之初,張勇命部下西寧總兵王進寶、寧夏提督趙良棟率軍回擊蘭州。據(jù)說戰(zhàn)爭打的極為慘烈,一時燹火彌天、餓殍遍野。王輔臣攻陷蘭州后,曾將《淳化閣帖》的碑石當做馬槽,致有“馬房光怪,櫪馬皆驚”之說。后來,清軍圍城時,守兵又要砸碎帖石當做炮子,幸虧當時蘭州知州徐某力勸,從而使這一國寶級的文物得以保存下來。后來隨著陜、甘和寧夏的大部分光復,對平?jīng)鲂纬闪藦姶蟮膲毫Γ罱K王輔臣被困守平?jīng)?,被迫召降,自此,平定“三藩之亂”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。張勇因平叛有功,后與趙良棟、王進寶、孫思克被稱為“河西四將”。張勇戎馬一生,難免受傷,清人趙慎畛在《榆巢雜識》中記載:“自康熙十三年以后,箭創(chuàng)病足,以肩輿督師者十年。”他一般都是坐轎子指揮作戰(zhàn),并沖鋒在前。后來他覲見康熙皇帝時,也被允許肩輿入乾清宮,時人以為“殊榮”??梢娖湟彩艿娇滴醯鄣馁p識和尊敬??滴跏哪?1675年),朝廷聽從了甘肅巡撫華善的疏言,授張勇靖逆將軍,封靖逆侯。
敬重文人的張勇
張勇雖是一員武將,但他酷愛詩詞曲賦,因此他也就多喜與文人交往。清代關中學者、經(jīng)學家李因篤所著的《續(xù)刻受祺堂文集》中收錄一篇他為張勇所撰寫的傳——《少傅兼太子太師靖逆侯靖逆將軍謚襄壯張公傳》。該傳中有這樣一段話:“公不恥下交,從游多巖穴隱者。部士某主公質肆,私費公帑千余金,初怒斥之,已而聞其與賢人處,遂棄責。吳郡顧征君炎武在廷尉座談美其事。公當代駿偉,名著信史;退而觀之,又何其大雅君子也。”從中可窺到張勇廣交賢士之一斑,更重要的是上述這段話是顧炎武與廷尉聊天時說起的。而“廷尉”即張勇的次子張廷尉(名云翼,字又南),因其官至大理寺卿,故稱“廷尉”。同時從這段話來看,明末清初的大儒顧炎武也與張勇有交往。
在《顧亭林年譜》中曾有記載:“(康熙十七年)冬,張廷尉云翼承父命以聘來迎往蘭州。堅辭之?!钡搅说诙辏滴跏四辏┯钟羞@樣的記載:“十二月二十七日,張廷尉云翼夜半告訪?!比绱祟l繁地拜訪,甚至是晚上,足見張勇對一代名士的器重,但遺憾地是,顧炎武拒絕了張勇,未能前往蘭州。但是也有人說顧炎武為明代遺民,具有反清的傾向,張勇派自己的兒子去,一是進行慰問,同時還具有監(jiān)視的意思。但是就史料來看,張勇作為地方上的最高軍政長官,完全可以派人將一介文人顧炎武押解至自己身邊,軟禁看押,何至于一趟趟地讓自己的兒子前去。因此,足見張勇“不恥下交”的精神,同時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多同顧炎武這樣的一代大學問家交往。當然張云翼也不負父命,他在與顧炎武的交往中,曾幫助顧炎武“出版”了其著作。因為在《顧亭林年譜》中有這樣的按語:“(顧炎武)先生著《左傳杜解補證》三卷,又南捐資刻之”和“(顧)衍生嘗寫《歷代宅京記》一部,贈靖逆侯?!睆倪@段記載中可以得知,張勇之子曾捐款幫助顧炎武刻印了著作,顧炎武為了回饋張勇,命其子顧衍生謄寫了他的一部著作,贈給張勇。從中可見顧炎武雖然拒絕了張勇邀請他去蘭州,但是他與張勇父子的來往還是很密切的。
墨客所敬的張勇
張勇一生頗富傳奇色彩,就連一些文藝作品也涉及到他?!读凝S志異》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中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,其中有一篇《土化兔》就提及張勇。
《聊齋志異》的作者蒲松齡先生是山東淄博人,可是他又如何知道遠在西北的張勇的故事?原來蒲松齡在淄川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30年之久,而畢際友的父親畢自嚴曾任洮岷兵備參政,也就是說,畢自嚴曾到甘肅做過官??墒牵呑試罏楣俑拭C時,還是明朝末期,那時,張勇還尚未出生。那么這個故事又是從何而來呢?現(xiàn)在來看,對于小說這一體裁的文學作品都需要一定的背景、人物作為主干支撐,所以蒲松齡有可能從其他途徑聽來了這個故事,而“假借”張勇之名。但無論如何,足以見當時張勇已是名噪一時,揚名四海了。
當然最為著名的還是《紅樓夢》了,因為大觀園的原型即為張勇的府宅。原來張勇在甘州時就曾聽李漁講,江南氣候宜人,適宜人居住。于是他就萌生了“退休”后移居江南的想法。
后來他的家人于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舉家搬遷到江寧(即南京),此時他的兒子張云翼已官至江南提督,并承襲張勇爵位,命以一等侯世襲罔替。此后張云翼之子張宗仁又承襲父位,世襲相傳。當時張云翼與江寧織造曹寅(曹雪芹祖父)關系極為密切,成為莫逆之交,兩家來往頻繁。后來雙方均家道中落,曹雪芹的父親繼任江寧織造后,于雍正五年被罷職查辦并抄家,第二年父子北上遷回京城定居。當年曹雪芹年齡尚幼,只有14歲。到曹雪芹四十多歲時,給兩江總督尹繼善做幕賓,才再次來到江寧。這時曹家在江寧的府第已不存在,曹即訪問張侯家,了解當年曹、張兩家情況,并繼續(xù)搜集寫作《紅樓夢》的素材,隨即以靖逆侯府園林作為大觀園的原型。據(jù)說當時張侯府占地150余畝,《紅樓夢》于乾隆五十年前后問世,清代乾隆年間進士周春在《閱<紅樓夢>隨筆》中就肯定榮、寧二府寫的就是靖逆侯府的事,書中賈寶玉的祖父賈代善即指張宗仁,其妻高氏即史太君。隨著時光的流轉,到了清末大觀園已物是人非,幾易其主,后來的大觀園的主人中卻出現(xiàn)了一位名人,那就是當代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。
歷史更替,斗轉星移,大觀園最初的擁有者竟是當年曾住張掖路的靖逆侯張勇。我們人人熟知《紅樓夢》,卻想不到《紅樓夢》離我們這么近。繁華的張掖路,街頭的喧囂掩蓋不了文化的底蘊,鬧市的浮華沖淡不了歷史的厚重。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(wǎng)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電頭。如本網(wǎng)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