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漫評第七期】整治電話推銷手機套餐亂象要從根源入手
“回饋老客戶,套餐金額不變,贈送流量”“套餐到期,推薦更優(yōu)惠的套餐”“保證不轉網繼續(xù)使用就贈送話費”……很多人都曾接到類似的推銷手機套餐的電話,其中有些“優(yōu)惠”還需提供手機驗證碼。近日,廣州周女士就接到一個固話打來的手機套餐推銷電話,聽起來好像是“天上掉餡餅”,結果差點掉進陷阱。(8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)
顯然,很多手機用戶都接到過自稱“官方客服”打來的手機套餐推銷電話。但這種“官方客服”未必真的是運營商客服人員,因為其使用的并非運營商的官方客服電話。這類推銷電話不僅給用戶造成騷擾,侵害了用戶生活安寧權,而且會讓用戶掉進其設計的陷阱,更改手機套餐,讓用戶花更多的錢。所以,對于這類推銷電話必須從嚴整治。
近年來,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多種手段治理騷擾電話。比如,十三部門曾印發(fā)《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》,工信部也印發(fā)過《關于推進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》,推廣“騷擾電話拒接”服務等,取得一定成效。然而,各類推銷電話仍不少,其中相當多的推銷電話是在推銷手機套餐,這讓手機用戶很煩惱,甚至很憤怒。
從報道來看,現(xiàn)有通信運營有三種模式,分別是直接渠道、代理渠道、電子渠道。通過“外呼電話”(即非運營商官方電話)推銷的多是代理渠道(即合作營業(yè)廳、代理商、經銷商等)。相關商家為了完成業(yè)績,要么高頻次、廣撒網進行電話推銷,要么設計營銷陷阱讓用戶“中招”。而要治理這種手機套餐推銷亂象,必須從“根子”入手。
這種“根子”即通信運營商。有代理渠道商指出,運營商為提升服務水平,不斷向渠道商傳遞壓力,壓力傳遞最終都到營業(yè)員頭上。即運營商在逼渠道商電話擾民或坑害消費者。而且,用戶手機號碼、手機套餐信息只有運營商掌握,運營商將其泄露給渠道商,未對個人信息起到保護責任。另外,運營商與渠道商有協(xié)議,未能監(jiān)督后者履約。
由此可見,手機套餐推銷電話擾民、坑人的根子都在“官方”,治理重在規(guī)范運營商:其一,要責令運營商禁止自己的渠道商向手機用戶隨意撥打推銷電話,除非用戶同意向自己撥打推銷電話,否則不得“不請自來”。其二,禁止運營商向渠道商泄露用戶個人信息,除非用戶事先知情并同意。其三,要求運營商用合同嚴格約束渠道商的行為。
當然,對于這類電話擾民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,受害者既可追究渠道商責任也可追究運營商責任。電信主管部門則要主動作為,受理投訴,摸排違法侵權行為,既要處罰直接的侵權者渠道商,也要對幕后運營商進行約談乃至處罰。從監(jiān)管角度來說,只有管住源頭,才能保護消費者權益,維護通信市場秩序。顯然這種源頭就是通信運營商。
盡管運營商也會處罰投訴量大的渠道合作商,但仍未有效解決手機套餐推銷亂象。期待有關部門出手整治包括推銷手機套餐在內的各種騷擾電話,重點是運營商,倒逼其整頓渠道商。
□ 馮海寧
責任編輯:王旭偉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