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志者事竟成 ——讀陶明《甘肅通鑒》有感
“七月流火”,正是酷暑難熬的日子。我的老同事陶明同志送上他新出版的《甘肅通鑒》上中下三卷,泱泱百萬文字,千余幅精美圖片,內容詳實,裝禎漂亮。頓覺清風撲面,使人耳目一新。居家,正好可以把陶明的《甘肅通鑒》上中下三卷瀏覽了一遍。
《甘肅通鑒》分三卷,共計十篇,縱論甘肅數(shù)千年來政權更迭,文化遺存,名勝古跡、自然風貌、民族風情,社會變遷,人物史志等。全方位、多視角、深層次、寬領域解讀了甘肅的過去,詮釋了甘肅的現(xiàn)在,前瞻了甘肅的未來。是一部集思想性、文學性、史料性、知識性、真實性于一體的歷史通鑒,值得一讀,學習借鑒。
我認識《甘肅通鑒》的作者陶明,一晃20多年了。1996年的正月時節(jié),他在張掖做新聞工作時,送了我一本由他采訪編輯的《金張掖之光》報告文學體。16年后,他又送了我一本由他編著的60萬字的《解讀甘肅》的一部精品力作。我從中感悟到陶明的才氣和務實,也從縱向和橫向的不同視角對甘肅老家有了更深的認知。特別是這次他專門送我的《甘肅通鑒》三卷本的大部頭著作,認真瀏覽一遍后,我對陶明這個土生土長的甘肅民勤人,農(nóng)學博士,省委機關年富力強的領導干部油然起敬。圣人云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知天命”。陶明就是循導這樣的人生軌跡,“三十而立”出版了《金張掖之光》報告文學集;“四十而不惑”他出版了《解讀甘肅》;“五十知天命”的年輪,他寫就的《甘肅通鑒》,真可謂“十年窗下無人識,一舉成名天下知”。
二十多年的時間,陶明作為一個“耕耘者最信得過自己的汗水,每一滴都孕育著一顆希望的種子”。除上述不同年代送我的三部圖書之外,他還出版過不少涉農(nóng)的圖書,真可謂是一個多產(chǎn)作家,我從熟悉了解陶明的朋友中得知,陶明的寫作成就是得益于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”,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他的吃苦鉆研精神是常人所不能及的。有志者事竟成。今天我們看到的百萬字,千幅圖的《甘肅通鑒》非常耀眼,但不能完全體會到陶明為此的付出,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覺知此事要躬行”。
陶明作為土生土長的甘肅人,隴原大地就是他的根。為縱深了解甘肅、解讀甘肅,他“幾乎走遍了甘肅市縣的山山水水,感受了歷史的古老悠久,品鑒了文化的豐富多元,領略了山川的神奇雋永”。帶著“隴原情結”,深厚的感恩報恩的靈魂脈絡和強烈的使命感、責任感,探尋甘肅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特點規(guī)律,梳理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創(chuàng)新實踐,展望甘肅未來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遠景,十年磨一劍。他以“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”作為自己的座右銘,十年翻山越嶺,踔厲篤行,甘之如飴,樂此不疲。《甘肅通鑒》“成稿之際,正值隴原大地春潮涌動萬象更新之時,犁鏵翻開了沉睡的泥土,美好的希望正悄然萌發(fā),磅礴的奮進力量不斷凝聚,發(fā)展的壯麗詩篇鏗鏘續(xù)寫”。我們從《甘肅通鑒》中看到了陶明的成功,但“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,而是從決定的那一刻起,持續(xù)積累而成的”。
古人云:“豈能盡如人意?但求無愧我心”。一切盡在其中了,無論別人怎樣作想、是否欣賞都無關緊要。
陶明作為多年受黨的教育,家鄉(xiāng)情懷十分濃郁,他的所作所為“沒有比心更大的海,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,其事業(yè)就一定有多大”。
從陶明的《金張掖之光》《解讀甘肅》《甘肅通鑒》三部曲,可以斷定陶明是個學者型的人,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豐富的人,是一個敢于吃苦,有擔當作為的人,是一個不忘養(yǎng)育之恩有家鄉(xiāng)情懷的人。在他的成功之處,既有胸懷全局的大氣,淡泊名利的底氣,敢于爭光的正氣,不媚世俗的骨氣,還有文化修養(yǎng)的的才氣?!案褂性姇鴼庾匀A”。
馬克思說:“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。只有在崎嶇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,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”。陶明隨著《甘肅通鑒》的付梓出版,他多年的夙愿即將實現(xiàn),多年的耕耘結出了豐碩的果實,但“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”。陶明雖已年過半百,但畢竟還屬風華正茂的黃金時段,我們仍寄希望他更加謙虛謹慎,不驕不躁,繼續(xù)在“崎嶇小路”上不畏艱險、勇攀高峰,為甘肅,為隴原人民奉獻出更精彩、更有價值,更為絢麗的優(yōu)秀作品來。
□知田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(wǎng)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(wǎng)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(wǎng)"的電頭。如本網(wǎng)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