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楂樹下好光景 田園采摘“打卡地” 河西村有了“長線”致富產業(yè)
多年前,一首《山楂樹之戀》的歌曲以其悠揚的旋律,寧靜而又深邃的內涵,風靡一時,流行于大街小巷。日前,記者在永登縣龍泉寺鎮(zhèn)河西村看到,雖說這里已是初冬時節(jié),但田野里一望無際的山楂樹,把這村莊妝扮的很有特色,藍天白云下頗顯勃勃生機。
農民山楂樹下好光景
今年51歲的石明蘭是個開朗人,在這里已打理山楂樹3年了,對山楂樹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情結。記者見到她時,她正和丈夫在一片山楂地的空凹處看山楂。石明蘭說:“我們是要守護山楂的,如果不看的話,就會丟失。等把山楂全部賣掉后,我們就不住這里了?!痹瓉?,因怕尚未銷售的山楂丟失,石明蘭和丈夫都要在這里靠點火取暖來照看山楂,以防被盜。
說起她的“山楂樹之戀”時,她說:“我開始是從打工開始的,3年來,經過農業(yè)專家的培訓,我現在基本掌握了山楂樹的修剪、打藥、澆水等,現在主要帶領周邊姐妹們進行山楂的日常管理和采摘?!笔魈m家有4口人,是建檔立卡戶。自從打理山楂后,日子比以前好多了。
山楂也叫作山里紅,果實不僅具有健脾開胃、促進消化等功效,而且山楂中還含有一種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,這種物質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,還具有降血脂、血壓、強心律等作用,可消食健胃、行氣消滯、活血止痛、化濁降脂。
記者注意到,由于進入初冬時節(jié),部分山楂已成熟落地,石明蘭便與姐妹們一邊采摘,一邊將落在地里的山楂撿起來,日子過得很是充實。對此,石明蘭說:“只有山楂產業(yè)好了,我們的收入才會有保障。”
山楂成了特色優(yōu)勢產業(yè)
目前,永登縣龍泉寺鎮(zhèn)的河西村、費家灣、水槽溝、楊家營、龍泉村等種植了1500多畝的山楂。這里的山楂品種主要是大金星和大五棱,由于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這里生產的山楂質量明顯優(yōu)于其他地方,山楂儼然成了這里的特色優(yōu)勢產業(yè),并已呈現出良好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。
永登縣駿豐園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法人董永健說:“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,是2016年底龍泉寺鎮(zhèn)招商引資的項目。3年來,已投入上千萬元。其中入股資金200多萬元。去年山楂樹才開始掛果,生產山楂20萬斤,今年也就40萬斤。爭取明年達到60萬斤,同時開展山楂片、山楂糕等產品的精深加工,以提高產品附加值,實現企業(yè)持平或盈利?!彪m說合作社尚處于起步階段,也在虧損運行,但我依然有信心,也有決心將這里的山楂產業(yè)做大做強。就目前來說,只有3年時間,合作社種植的山楂就已經有40萬斤的產量。在此過程中,說實話,我們在山楂樹的修剪、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走了些“彎路”,但只要企業(yè)步入正常發(fā)展軌道,扭虧為盈,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也是指日可待。這就促使我一定要有戰(zhàn)略眼光,甘于清貧,勵精圖治,做“長線”,才能釣“大魚”。董永健坦言。
山楂產業(yè)讓農民收益增加
據龍泉寺鎮(zhèn)有關負責人介紹,近年來,龍泉寺鎮(zhèn)在“三變”改革中,按照“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民”的總目標,通過不斷完善山楂基地的基礎實施建設,財政專項產業(yè)扶持資金入股,支持合作社不斷發(fā)展壯大,已成為示范性產業(yè)的扶貧車間、示范性發(fā)展村集體經濟的合作組織、示范性“三變”改革的經營主體,此舉明顯發(fā)揮了富民興村的帶動作用,發(fā)展了農村集體經濟。在此過程中,合作社采取“村級土地銀行(農戶)+經營主體(基地)+村集體”的模式,不僅帶動農民通過土地入股、資金入股、勞務入股等方式參與“三變”改革,還極大地盤活了沉睡的資產、用活了各類資金、激活了內生動力。合作社依托山楂產業(yè),吸納了河西村及周邊4個村上級扶持的5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(fā)展資金,并按照6%的比例進行分紅,5個村集體經濟增收3.12萬元,實現了產業(yè)旺、村增收。
目前,每年當地農民在這里務工每月可達200人次,總收入在5000元左右。合作社入股農民675戶2551人。其中,入股土地1500畝663戶2539人(貧困戶24戶63人),固定勞動力入股12人,實現了土地流轉獲租金、資金入股分紅金、基地務工掙薪金,促進川區(qū)5個村農民人均增收352元。同時,貧困戶還參與村集體二次分紅,人均增收530元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 文/圖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