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肅省疾控中心發(fā)布11月健康提示 秋冬交替 當心這些傳染病
本月將迎來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立冬,時值秋冬交替,低溫、低濕度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病毒的生存。11月2日,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(fā)布11月健康提示,提醒大家要做好個人防護,預防秋冬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,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。家長要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,給孩子做好健康監(jiān)測,尤其是要注意支原體肺炎的預防,發(fā)現(xiàn)不適及時就醫(yī)。
1
流行性感冒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嚴重危害人類健康。通常,流感的潛伏期為1-4天(平均2天),從潛伏期末到出現(xiàn)癥狀后的急性期都有傳染性。
流感一般表現(xiàn)為急性起病,發(fā)熱(體溫可高達39-40℃),患者常會出現(xiàn)畏寒、寒戰(zhàn)、頭痛、全身肌肉關節(jié)酸痛、乏力、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,呼吸道癥狀主要為咽痛、咳嗽、鼻塞、流涕等。除呼吸道癥狀外,流感還可累及胃腸道,引起腹痛、腹脹、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癥狀。此外,可能還會出現(xiàn)胸骨后不適、顏面潮紅和眼結膜充血等其他癥狀。
●如何預防?
1.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,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(fā)生嚴重并發(fā)癥的風險。
2.養(yǎng)成良好的個人衛(wèi)生習慣。遵守咳嗽禮儀,接觸電梯按鈕、門把手等公共設施,咳嗽或打噴嚏后,應及時洗手或進行手消毒;前往環(huán)境密閉、人員密集場所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醫(yī)院就診時,應科學佩戴口罩。
3.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要保持充足睡眠、充分營養(yǎng)、適量體育鍛煉,增強身體素質,提高身體抵抗力。日常注意保持環(huán)境清潔,定期開窗通風。
2
支原體肺炎
肺炎支原體是引起呼吸系統(tǒng)(咽喉、氣管、支氣管、肺部)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。
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一般較輕,潛伏期較長,多為1-3周。最常見的臨床表現(xiàn)為喉嚨痛、疲乏、發(fā)熱、咳嗽緩慢加重(可持續(xù)數(shù)周或數(shù)月)、頭痛。5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可能與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人不同,會出現(xiàn)打噴嚏、鼻塞或流涕、喉嚨痛、喘息、嘔吐、腹瀉等類似感冒的癥狀。
●如何預防?
1.肺炎支原體流行期間,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,必要時戴好口罩防護自己。
2.遵守咳嗽禮儀??人浴⒋驀娞鐣r使用紙巾捂住口鼻,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擋,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帶蓋垃圾桶中。
3.注意手衛(wèi)生,使用肥皂、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清潔洗手。如果沒有流動水,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雙手。
4.流行高發(fā)季節(jié),注意室內通風,每次通風不少于30分鐘,以保持空氣新鮮。
3
秋冬季其他呼吸道傳染病
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、咽喉、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。秋冬交替之際,室外溫度較低,人們傾向于待在室內,人群密集和不良的通風條件增加了病毒在封閉環(huán)境中傳播的機會。同時,常見的秋冬季傳染病,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、流行性腮腺炎、水痘、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逐漸進入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學生、兒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應注意個人防護,避免感染。
●如何預防?
1.科學佩戴口罩。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癥狀的患者外出或與其他人員接觸時應佩戴口罩。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進入醫(yī)院、診所和其他密閉場所時,也建議佩戴口罩。
2.咳嗽、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捂住口鼻,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擋,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帶蓋垃圾桶中。如不恰當?shù)厥褂昧耸终趽?,則應及時清潔雙手。
3.注意手衛(wèi)生,外出回家后、飯前便后、接觸眼、口、鼻前均要洗手。
4.保證室內通風,每次通風不少于30分鐘,以保持空氣新鮮。
5.積極接種疫苗,提高自身抗病能力。
4
非職業(yè)性一氧化碳中毒
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的中間產物,一氧化碳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。
●哪些情況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?
1.冬天用煤爐取暖,門窗緊閉、排煙不良。
2.煤爐沒有煙囪或煙囪閉塞不通。
3.煙囪正對風口,煤氣逆流入室。
4.室內無通風設備。
5.液化灶具、煤氣管道泄露。
6.使用燃氣熱水器并與浴室建在同一屋內。
7.長時間停車時開空調。
●如何預防?
1.保持通風是關鍵。
2.農村農戶煤爐各連接處一定要確保密封,防止氣體外泄。及時清理煙道,防止煙道堵塞。
3.居民家中禁用直排式熱水器,洗澡注意通風。
4.汽車怠速運動時,不可長時間開空調,在開空調的密閉空間,也會引發(fā)一氧化碳中毒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田小東
責任編輯:王旭偉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